('\n
自从有了车,每次回家或去村里办事,司机小孙从路经西山乡的省道拐上通往元坝村那段乡村土路,就会边走边念叨路况太差,以至于念叨的多了,听的周建平都麻木了。
\n
酒桌上听周建良提起这事,马上触动了周建平的神经,“对,这件事平时不太注意,将来还真是个问题。”
\n
“那段路确实不好走,要想彻底解决,只有彻底修路,上次跟乡里反映,我跟建良主任找到乡里的主要领导,连央求带哭穷,最后乡里拉了十几车沙土把坑洼处填了一下,没到半年,路面又恢复了原貌。”许支书道。
\n
“是啊,唯有修成水泥或柏油路面才能保持长久,可是咱们村里就不用说了,穷的连买几车砂石的钱都没有,向乡里求援,别说西山乡本来就是个穷乡镇,就算有钱,恐怕也不会同意为元坝村修路,顶多像上次那样拉点沙土填一下。”周建良道。
\n
周建平端起酒杯,“来,大家一起喝酒,修路的事,村里没有钱,乡里拿不出钱,咱们另辟蹊径,另想办法。路肯定要修,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坑坑洼洼,破破烂烂,不仅将来大车没法通行,说句自私的话,就是我那小车在那么破的道路上开行,也让人心疼得慌。”
\n
“叔,你那小车在那破道上颠簸,真是让人心疼。我们有时骑自行车去乡里办事,回来晚了看不见路,不小心就骑进坑里,村里的很多人都摔倒过。”文书小周自己深有体会。
\n
“许书记,建良二哥,你们说指望乡里修这条路没有可能,有机会去乡里,你们跟乡领导探讨一下,要是让乡里出一部分资金,看看有没有可能?哪怕少出一点,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也行,毕竟这是条乡村公路,乡里和县里的有关部门也有帮助修路的义务。”周建平道。
\n
“好,我们再去乡里就找领导们探讨探讨。可是,要是领导们问起来,如果乡里拿出少量资金,剩余资金怎样解决,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呢?”周建良道。
\n
“这个问题----,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