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处的荣誉糊弄人,我周建平不是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
\n
双方达成意向后,酒局接近尾声,又聊了一会儿,嘉宾们纷纷退席,临走时,杨副主任告诉赵馨梅,让她准备一份蔬菜基地的情况汇报材料,尽快上报给他。
\n
......
\n
路修走了,很多在健生食品公司上班的元坝村村民购买了摩托车,三班倒的职工,只要不是数九寒天,下班后不再住在公司的集体宿舍,而是骑着摩托车回老家,帮助家人去菜地里干活。不到四十公里路程,上下班加在一起,最多耗时两小时。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些家庭的蔬菜种植收益更好。
\n
每当听见摩托车的轰鸣声,看见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一长队摩托车驶入或驶出元坝村,这道亮丽的风景给外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元坝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n
蔬菜基地建成后,每个自然村培养的农技员也相继成长起来,周建平便不再为这件事操心,蔬菜收购和运输都不用他过问,周建平回村里的时间就比以前少多了。
\n
常玉玲带着孩子,在家里那两亩地里种植蔬菜,也自得其乐,她知道丈夫周建平的事越做越大,说高兴也高兴,毕竟周建平是孩子他爸,要说周建平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也不光是一句气话,自从周建平自己做企业,大事小情,几乎没跟常玉玲提起过,更别说商量。是的,常玉玲是个农村妇女,她啥也不懂,跟她说了也是白费口舌,常玉玲有自知之明,但凡周建平不主动提及的话题,她从来不主动打听。
\n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夫妻并不鲜见,双方各忙各的,互不干涉,互不关心,说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也不为过,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才使婚姻保持着这种表面上的形式。
\n
忙碌一阵后,某一天周建平突然想起来,儿子毛毛都三岁多了,在城里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周建平摇了摇头,自己又有快两个月没有回家了,周末,他让司机把他送回老家。
\n
院门紧锁,不用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