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许多事便是吕颂年替他处理的。若说政事堂诸臣是皇帝的代理者,那吕颂年可能就是他蔡铨的代理者。因此他默许了吕颂年的一些行事方法,所谓结党所谓串联。
\n
但陛下日渐长大了。那是只野心勃勃的幼狮,将将长成便试探着伸出了爪子,一不小心摸了一把尖刺,哭着回头来找温和的长者。可待到养好了伤,便又兴致勃勃地要往外去探索。
\n
年轻又有冲劲的帝王和老迈而又保守的辅臣,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卫杞总觉得她似被一座水墙包裹,蓄势待发打出去的劲很快便散了,她觉得她似乎被什么困住了。于是她试着培养自己的势力,任用同样年轻的有干劲的新血和偏爱埋头实干的大臣。高云衢是前者,范映是后者。
\n
蔡铨如同宽容的长辈,默默地看着她小试牛刀,不援手也不干涉,看着她一次次地碰得头破血流,然后成长。他不是不知道陛下不满,但家国大事不是孩童手中的玩具,陛下若要去变,那必然需要付出更多,而不是手掌翻覆之间天地为之变色。
\n
吕颂年喋喋不休地在他耳边说着势力变更,说高云衢在着手清理御史台,他们再难插手言路,便更难把控风向。蔡铨掏了掏耳朵,仿若未闻。
\n
老师!你死我活的时候已经到了!吕颂年气恼地扯了扯蔡铨的胳膊。
\n
须发斑驳的老者摆了摆手:不到时候。接着等吧。
\n
老师?吕颂年一愣。
\n
伯华啊,有些耐心,做事不要急吼吼的,像什么样子。
\n
吕颂年定了定神,恢复了恭谨的样子,垂手立在蔡铨身侧,为他递上茶盏:老师的意思是?
\n
你说朝堂之道是什么?蔡铨接过茶盏,接着说道,是平衡。一者进,则一者退。一者盛,则一者避。然进者不永进,盛者不常盛。
\n
学生明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