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转机出现在一场农民工诗会上。皮肤黝黑的建筑工人老张朗诵自己的作品:“安全帽倒扣在脚手架上
/
盛满了整个城市的黄昏”。林夏站在人群里,突然意识到自己寻找的答案一直都在
——
不是刻意地融合科技元素,而是用最真挚的目光,去捕捉这个时代独有的诗意。
她开始筹备
“市井诗笺”
计划,带着录音设备走进城中村、夜市、地下通道。卖烤红薯的大爷用方言吟唱:“炉膛里的火
/
是太阳掉在人间的核”;流浪歌手拨动琴弦:“地铁呼啸而过的风
/
吹皱了五线谱上的月亮”。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诗句,被她整理成电子诗集,却遭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这也能算古风诗词?”
面对质疑,林夏在云笺阁开了场特别直播。镜头里,她带着网友回到鹤鸣书院,老夫子挥毫写下
“诗无古今,唯情是真”
八个大字。镜头切换到市井街头,卖花姑娘对着镜头背诵自己写的诗:“玫瑰刺破塑料袋的瞬间
/
春天漏了一地”。弹幕从最初的嘲讽渐渐变成刷屏的惊叹,在线人数突破百万的那一刻,林夏看到了屏幕里自己泛红的眼眶。
随着
“市井诗笺”
计划的爆火,林夏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希望她能在世界诗歌大会上分享中国传统诗词的创新实践。站在纽约的舞台上,她身后的大屏幕同时播放着故宫展览的全息影像与市井诗人们的创作画面。“诗词从未死去,”
她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会场,“它只是不断换着衣裳,走进每个时代的心跳里。”
回国那天,鹤鸣书院的老槐树又落了满地金黄。林夏抱着厚厚一摞读者来信,在树下遇见了背着画板的朵朵。小女孩兴奋地举起新作:“这次我画了飞天姐姐送快递!”
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夏翻开笔记本,笔尖悬在纸面片刻,终于落下一行字:“当快递车碾过青石板
/
月光裹着快递单
/
跌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