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谢宜瑶能从黄玄的语气中听出了他的态度,显然他是不太乐意见到这样的后果的。
她只道:“就算我们不主动出击,燕人也势必要动的,否则他们守不住寿阳,我们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到时候,又是一场硬仗啊。”
……
正如黄玄所想的那样,这个冬季,时隔多年的南北大战终将一触即发。
但现在的情况和数年前第一次北伐时已大有不同,当时新朝建立没几年,多年的和平使得民生恢复到了很不错的状态,足以支撑得一场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
最近一两年南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内乱不断,意味着百姓绝不可能安居乐业,而每年的税收也证明了这一点。
更别提楚军战斗力和士气都下降得厉害。
遇到战时,谢况也得以国事为重,因此并不很知兵的萧弦,就又被召回了京城。而在京城好不容易安定了几年的谢冰,则赴江陵就任,掌管被谢况打压过了的荆州刺史一职。
扬州刺史的职位,则由皇第三子谢宁担任。
谢宁虽然才十岁,但这扬州刺史本就是个清望官,并不掌兵,具体的事务也不一定要劳谢宁操心,谢况自有安排。且谢宁作为司砚所生的第二子,自幼就工于诗文,因此虽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野心,也很得谢况的喜欢。
相比之下,谢宥就显得有点平平无奇,其生母又不受宠,谢况虽然也会展现他作为父亲的宠爱,但在这种事上,却摒弃了长幼,反而优先选择了谢宁。
至于更加年幼的四子五子,就更不在谢况的考虑范围内。
谢宁本人不大乐意,但他知道不能表露出来。
东路军作为主力,除了让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