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的人,是随时准备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随时准备。那他有时候为什么没有做呢?因为他没有因缘而已。他这个强大的意乐在那边活动,所以他每做一个业,都是百千万倍于没有受戒之人。
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从这个业的形成,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人临终的时候,要让罪业不起现行,而善业起现行,你必须要培养一个善良的意乐,你必须要破坏一个不好的意乐,这个叫做“增上惭愧”。
我们先假设无量劫来流转到现在,大家的罪业都差不多,其实大家都差不多的,大哥不要笑二哥。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他临终的时候,他会把这个罪业启动起来,有些人不会?就是心理素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阿赖耶识,就算今生你做好做坏,你把过去加起来,其实每一个人的业都差不了多少。但是为什么临终的时候,这个人是安稳状态,那个人是一种躁动状态?其实重点还不是你今生造了什么业,而是你造了业的时候,你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心态,那个不好的意乐在那边活动,你把整个罪业给刺激起来,激发过去的罪业,这才可怕。
所以当我们一个人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素质的时候,我们,增上惭愧叫做“崇重贤善,轻拒暴恶”,我们不断地赞美善法,我们不断地呵责恶法,就不容易把这个罪业激发出来。所以这个忏悔,其实某种程度是培养一个美好的心态。这个我们下面还会再不断地说明。
因此业力的形成,必须是一种生灭的造作,必须是一个辗转的相续。这个辗转的相续,可能是一种善良的愿力,也可能是一种盲目颠倒的执着。
当这个业力形成一个强大的善业跟恶业的时候,它会有三种结果,我们看四五六。
(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
(五)待众缘——
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
,方成种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