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被动的,当外境有你才有,当外境消失你就没有了。所以它深深受外力的主导,不是你说了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这个一般人,尤其是中年人很喜欢打妄想,我们总是觉得打妄想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你看我们事情还没有结果出来,我们就不断打妄想,希望这个结果照我们的妄想走,结果是“终归罔象”。事情的结果,它有它的个人的业力,跟众生的业力,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这个妄想是白打了。所以你打妄想是没有意义的,你只有增加你的颠倒执着而已。就是说事情会变好,它就会变好;事情会变坏,它就会变坏,跟你的妄想毫无关系。
“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这个妄想过去了,它觅之了不可得,未来的也不可得,现在的妄想也不断地生灭。所以这个过去妄想、现在妄想、未来妄想,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通通是不可得。
所以,我们结论:“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唯识学有一个观念叫唯识无义,只要是外境给你的妄想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心中的想象力有两块:只要是外境刺激你的,这个妄想对你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人家赞美你,你产生一个高兴的想象,毫无意义;人家刺激你,你产生一种瞋恚的相状,也毫无意义。
有意义的相状,我们到了下一堂课,对净土的皈依,对名号功德的皈依,我们怎么去想象名号的功德,想象净土的庄严,这个就非常好了。这个相状你要好好地运用,因为这个相状它有增上的力量。
但是凡是外境给你的相状,你千万不要碰。不是让你不要打妄想,而是你不要去主宰它。知道有妄想来,知道它走就好,知道就好。你一主宰它,你的人生就很复杂了。本来是一个释放的业力,你一主宰,你的妄想,又牵动其他的业力,这个就会产生一种相续的业力了。
所以,我们再强调一点:修行不是要你不打妄想,而是你不要去主宰你的妄想,把它放掉,它自己会消失掉,放掉你的妄想就可以了,所以,“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你不要用那种剎那剎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