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相,我们可以方便说是离相清净,但是那个相,它也不是清净相,它是离一切相。所以菩提心跟空正见,它永远是保持平衡状态的。菩提心肯定有相,菩提心有两个相状: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个佛道的相让你去追求;一个众生的相让你去悲悯。但是这是站在什么基础呢?站在无相的真如的角度去发心,才可以广大圆满。
所以,你如果要修行大乘佛法,走上菩提的道路,你要掌握两种思想:第一个,离开对立;第二个,永远保持平衡,中道平衡,空有的平衡,空性的真如跟缘起的菩提愿要保持平衡。
其实佛陀的说法,我们可以照《法华经》上说,佛陀的说法他掌握了“权”跟“实”两种概念。权法就是方便。比方说,佛陀一开始说造善,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这句话没错吧?所以鼓励我们断恶修善。但是佛陀又说,快乐的果报是有过失的,那么一个人在人天乘的时候,他为什么造善呢?他就是有一个安乐的果报,让他去当作目标。现在佛陀把安乐的果报也否定了,说安乐的果报是无常无我的,你应该追求涅槃;到了大乘佛法,佛陀说,涅槃的相状也是生灭的,究竟义来说,是了无所得。所以佛陀的说法,他是一层一层的,先开方便门,最后示真实相。
如果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走大乘的时候,你该是接受大乘思想的时候了。因为你必须有一个大乘的心态,你生起的这个佛号,才可以完全相应于无量光无量寿。如果你跟阿弥陀佛要全面性的感应道交,完全的心心相印,你必须要成就大乘善根!否则,你只是局部的感应道交,因为你的心态是有限量的,佛陀是无限量的,这两个不相随顺的。
我们不一定要具足佛的功德,这个是要等待时间,但是起码你的心态跟佛的心态,必须是同一个档次,必须要随顺,叫顺从。你们两个是走在同一个高速公路上。虽然佛陀走在前面,你走在后面,你缺乏的只是资粮,缺乏只是时间而已。所以,如果我们今天要真实地跟弥陀全盘性的感应道交,那么这个时候该是我们开权显实,开显真实的心性的时候了。
丙二
、别明,分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