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因为这是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你喝咖啡,你感到咖啡甜美,那是因为你福报大。所以,我们跟外境接触的第一念的影像,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丑陋的,这个第一念的相状都要保留下来,因为它是因果的法则。
但是你第二念,开始加以形容的时候,这个咖啡不错喔,是我去年在哪里买的,开始加以比较,安立名言,这个相状就颠倒了。因为这个相状就很可能带动你的执着了,它已经为你的爱取做布局了,它已经偏离本来面目了。本来你的业力的相状,就这样子而已,那样就是那样,你给它安立了太多的名言,加油添醋了,所以这个相状不断地变。你的心理素质好一点的,会如理做正面思考,你会把不好的东西讲成好的;有些人他习惯性做负面思考,好的东西讲成不好的。不管你是把好的讲成不好的,或者不好的讲成好的,这些都全部去掉。所以,无分别智,第一个,破除你心中的名言分别。
我们前面在修习解脱道的时候,对治爱取,它的速度比较慢,解脱道的对治爱取,是感受,然后打妄想,等到执着的时候,已经坚固地执着了,再来破,受、想、行,到了“取”的时候才破。
但是大乘的菩提道,它“想蕴”的时候就破了。它只允许你有第一念的想蕴,第一念就是依他起性,它永远保持当下的第一念而已;第二念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这个相状就不可以了。所以大乘佛法对人生观,它永远像镜子一样,一切法就是“如”,就当下。你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中最好少讲话,你话讲得越多,你就会带动感情攀缘,后续的问题你就很难处理了。
所以,大乘佛法是正本清源,它对治一开始先把你的妄想收住,叫都摄六根。小乘佛法是出了事情再来对治,大乘佛法是你根本就不能出事。所以你要训练自己
徧计本空,看到事情少发表你的意见,多用佛法来诠释它,用佛法来观照。为什么说你这个人业障深重?从大乘的角度你妄想打得多,你就业障深重了。因为你妄想打得多,你就很可能产生执着,因为妄想已经为执着铺路了。这个第六识跟第七识两个是好兄弟,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你希望很洒脱地离开娑婆世界,你就必须要把这个第六意识收摄了,要开始收第六意识了,不能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