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应该兼修大乘止观)那么这个时候“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这个清净解脱三昧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地方佛陀亲自解释,说什么叫清净解脱三昧?就是你的心住此三昧以后,“一发意顷”,就在一念之间,能够“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是大乘的不可思议三昧,我举一个例子。
在《维摩诘经》里面,有一天,维摩诘居士在经行的时候,到了一个树下,看到舍利弗尊者在打坐。他问舍利弗尊者说,尊者!你在干什么呢?尊者说我在打坐。他说,你是怎么打坐的呢?舍利弗尊者说,我就是先把身体安坐,调饮食,调睡眠,调呼吸,然后再调心,调完以后再把心安坐。先把身安坐,心安坐,身心世界由粗到细,把这个详细的过程跟居士说了一遍。这个居士听了以后摇摇头,说,你这个不是真正安坐。这个时候尊者舍利弗说,那这个不是安坐,什么是安坐呢?维摩诘居士说,不起灭定而现威仪,是名安坐。不起灭定,就是说,如果你有一天内心安住灭尽定,同时又现出身口意的活动,这个是真实的安坐。
当然这句话对小乘的学者是打击很大。在小乘的概念里面,他的思想是二分法的:你要禅定,你就不能有活动;你要活动,你就得失去禅定。没有人说在禅定当中又能够现出威仪的活动,活动又能够不失定意。
诸位!世间上只有大乘佛法是一种超越对立的中道思想,这个是大乘的三昧。你如果会读大乘经典,你会发觉,大乘佛法的教法很少讲一句话,除非他在对治你。一旦佛陀在显第一义谛悉檀的时候,他一定是两句话。佛陀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一定怎么样?“亦如日月不住空。”一定是这样。他讲“应无所住”,他一定会讲“而生其心”,他一定是种
balanced,平衡的。
而这个法门是很难修行的,知道吗?因为我们凡夫也好,二乘也好,是种对立的思考,要么对,要么错;大乘佛法还一个非对非错。我们要么空,要么有;大乘佛法有非空非有。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