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就被执杖外道打死了。在《阿含经》上说,目犍连尊者是被打成肉酱啊,是阿难尊者用衣服把他的肉包起来,到佛前,他才用神通力把他的肉结合起来,向佛陀礼拜以后再入灭。为什么?因为神通难抵业力。
再举一个例子好了,比方说释迦族的灭亡。诸位!“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佛陀,贵为佛陀,他保护不了他的家族啊。释迦族的灭亡是,琉璃王派了大军要去灭释迦族,佛陀在路上经过三次的阻碍,都没有成功,结果释迦族整个家族被灭掉,一个都没有留下。那整个恒河啊,杀到血流成河,都是红色的。目犍连尊者看不下去了,用神通力救起了五百个壮丁,希望能够留个释迦种。结果杀完以后,救起来的这五百个壮丁也变成血水。为什么?因为“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力不可改变。
业感缘起的公案,在《阿含经》处处皆是,强调业力不可思议,而且他这个业感缘起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你看声闻戒里面,很多的业造了以后是不通忏悔的,不可以忏悔的,因为它的来源就是业感缘起。
所以我们了解人生的第一件事情:业力深深地主导我们的快乐,主导我们的痛苦,主导我们的来生。这是第一个概念。当然这种概念不圆满。
二、赖耶缘起
我们再往下看。第二个,赖耶缘起,叫作万法唯识。当我们从业力的思考提升到大乘佛法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会知道,其实业力是没有自性的,业性本空,因为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就是说,其实业力是保存在内心的深处,这个很重要,他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从唯识的角度,什么叫业力?它就是第八识的种子嘛。
那么这个地方就给我们一个希望了。既然业力是以种子的情况摄持在内心当中,那么第八识怎么样?它受熏。也就是说,你第六意识的思想很重要。你本来业障很重,但是你学经典以后,你开始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比方说富贵从布施中求,你本来是贫穷的业很重,但是你开始学习施舍,用布施的心来转悭贪的业;比方说我们过去生因为瞋心重,所以造成丑陋的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