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假设一个人虽然念佛很精进,也发了菩提心,但他不断吃肉,这个人就好像落入一种矛盾。他一方面把耳朵塞住却高声大叫;一方面希望别人听不到他的叫声。其实他只有自己听不到,别人都听得到。这个就是欲隐弥露,本来是想把它盖起来,结果大家都听清楚。
我们希望临终所创的每一句佛号,都能够很轻飘地导归净土,但你却把佛号的后面,加上很多粗重的生死业力,让佛号飘不起来,这个是自相矛盾。你本来应该减少佛号的业力,结果却加强它的业力,让佛号很容易就堕落到六道里面,变成人天安乐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我们看这个法说,两段。
法说: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佛陀说菩萨在保护自己菩提心的时候,乃至于在歧路行,不踏生草;在这个乡间的小道,对于有生机的草都还有保护之心。草虽然没有生命现象,但是它有生机。我们不去踏它、拔它。我们菩萨对于没有生命现象、有生机的草尚且如此,何况是有生命现象的血肉之躯?你去杀它的身体,吃它的肉呢?以下提出有三种过失是要远离的:
第一个、不服东方丝绵绢帛。这最严重了,丝织品。丝织所做的衣服跟棉被,大小乘都不开许;你每一床棉被都有很多的蚕牺牲生命。这个丝织品是制断,而且没有开许,大小乘都不许。
第二个、靴覆裘毳。靴就是皮鞋,覆就是皮做的衣服,裘毳就是兽毛所做的衣服。这一部分是在声闻法当中,就是你年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