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能够照以上所说的是佛陀宣说的正法;反对如此说法的是魔王的邪法。这个地方就是很清楚的分判。
我们看《楞严经》修学,它很重视你因地的根本。为什么呢?你因地根本会产生一种相续的力量,会有后续的势力。我们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去托钵,经过一个婆罗门的家族。婆罗门女刚好在煮饭,她就想要盛一碗饭来供养佛陀。但她先生在客厅,可能怕她先生看到,会反对呵责她。怎么办呢?她没有放弃,很有智慧,就把饭泡在水中,柔软以后,用一块布,把米经过挤压变成一种很滋养的米汁。她就拿了米汁,经过客厅的时候,就跟她先生说:这是不需要的米,拿去倒掉。她出去的时候没有倒掉,拿去供养佛陀。佛陀看她过来,就很欢喜地把钵给她供养米汁。
佛陀喝下米汁,就跟婆罗门女咒愿。他说你以此供养,经过三十小劫的时间,在天上人间享受荣华富贵,三十小劫以后遇到佛陀出世,成就圣道。他跟婆罗门女咒愿的时候,她先生出来就听到了。他说佛陀打妄语,怎么她这么微小的供养,能够成就三十小劫的人天福报呢?佛陀说三世诸佛是不打妄语,就指了远方的尼拘陀树,说你看到那个树没有,两个人都抱不起来。你知道它刚开始是多大吗?它的种子像芥子这么小,因为辗转相续的力量,使令它变成这棵树。他说婆罗门女不是一般的供养。她是有坚定的誓愿力、有根的,这种供养的力量会辗转相续。
诸位,你没有受菩萨戒,拿东西去供养叫做善业力;你没有根,只是一时的慈悲心。这在佛法里面几乎忽略不计,你没有后续的力量。但你发了菩提心以后,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你拿东西去供养,目的只有一个:要实践你的理想、增长你的誓愿,你借事修心,借供养来增长愿力。这个不得了、已经不是善业力了,这个叫波罗蜜——到彼岸。因为什么?它有根,它不是善念,变成善根了,《楞严经》在讲这个道理。
你从内心的根发动出来的善业都不可思议。一时的善念意义不大,你可以做、外道也可以做。基督教供养比佛教主动积极多了,他们到非洲做的事情比我们多的去了,从事相上不一定比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