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居所后,剩余的屋舍,莫婤更是大手笔的打通改造成了藏书阁,小娘子们可凭刻有其身份的铜符借阅。
阁中藏书颇丰,印了稳娘们带来的接生类书籍数本。为开拓她们的眼界,她写信同王娘子寄来了几大箱,又搜罗了城中书肆,还押着过目不忘的长孙无忌誊写了数本,直至藏书阁不再过于空旷,方罢休。
这般大的阵仗,连去往太原的李世民也知晓了,竟也于书院开学前日送来了整车书籍。让莫婤更惊喜的是他亲笔题的牌匾——兰台书院。
兰台本为汉代宫内藏图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更是称御史台为兰台,莫婤为书院取此名,除了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汇聚,更暗含了对女子平权的追求。
其中深意,莫婤不知李世民有无看出,但他总归帮她提了匾,日后这可都是女子书院的护身符啊。
小娘子们正式入学那日,东方破晓之际,莫婤就领着身着景泰蓝院服的她们,立于书院门前,书院半丈远外围满了人山人海的百姓。
女官、稳娘、夫子们搬出来自己擅长的乐器,待太阳升起时,一同奏响了《秦王破阵曲》。
此曲是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后,将士们以旧曲填新词所作。她用此曲除了是对李世民赠匾的感恩外,更欲鼓舞小娘子们巾帼不让须眉,蓬勃发展,奋发图强!
牌匾同艳阳一道冉冉升起,在小娘子们期翼的目光中,她似隐约瞧见了大唐女子未来浩瀚的蓝图。
此后,汾州以介休为中心,辐射了周边城池。遇上疑难杂症的生产,皆送于介休城中的大唐嗣昌妇孺院,每岁更是有成百上千求学的小娘子,跋山涉水,只为考入兰台书院。
嗣昌局驻守该地分署的女官们,在莫婤的授意下逐步向周边城池铺开,短短几年间,汾州各城皆有嗣昌局分署,除修建了妇孺院外,被嗣昌局授予了品阶的接生馆逐渐林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