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教室里弥漫着风油精和咖啡的味道。同学们互相在校服上签名,有人把课本抛向空中,又笑着捡回来抱在怀里。李易的桌洞里,躺着三样东西:李小兰送的“幸运笔”,笔帽上画着箭头;王晨旭冒充家长时签的“***”名字条;杨子熙悄悄塞给他的物理笔记,最后一页写着“杨父的解题法,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
早读课,班主任拿着相机走进来:“拍张全家福,留个纪念。”李易被挤在中间,左边是偷偷给他塞糖的同学,右边是举着“师徒协议”笑的李小兰。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他突然觉得这180天的循环,像串被线穿起来的珠子,每一颗都闪着光。
放学时,杨子熙叫住他:“明天考试别紧张。”她递给他个信封,“这是我爸当年的高考准考证复印件,他说重要的不是结果,是没辜负自己。”
信封里,除了泛黄的准考证,还有张纸条:“游乐园项目的资金链,和你们学校的扩建工程有关,下一个身份,留意基建处。”
手腕的刺痛准时传来。李易最后看到的,是李小兰举着“师徒毕业”的奖状朝他挥手,王晨旭的车在校门口按喇叭,杨子熙站在教学楼下,对着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意识回笼时,他站在堆满钢筋的工地前,手里攥着把卷尺,口袋里的工作证写着“李易基建监理”。远处传来搅拌机的轰鸣声,像在为新的循环,敲响倒计时的钟。
他握紧那支“幸运笔”,笔帽上的箭头硌着手心。循环还在继续,但这一次,他知道那些散落的线索,早已在彼此的生命里,长成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