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边角缝着小小的胡杨叶刺绣,是她和张寡妇熬了三个通宵设计的。上周刚挂到平台,就被
“守护红柳村“
的老粉们盯上,评论区刷满了
“为胡杨下单““
支持晚星
“。
“加印!“
她对着镜头比了个
OK,“今天下单的,送胡杨种子书签!“
弹幕瞬间炸了锅,新订单涌进来的提示音差点震碎听筒。林晓月端着刚熬的沙棘汁进来,看见屏幕上的数字,手一抖洒了半杯:“这......
这得赚多少啊?“
“扣除成本,纯利能有三十万。“
牧云替她擦了擦溅到袖口的果汁,声音里带着笑意,“够盖小学的地基了。“
盖小学是林晚星早就定下的事。红柳村的孩子以前要走五公里山路去镇上学,遇着沙暴就只能在家自学。她把卖布的第一笔收入存起来,上个月终于凑够了启动资金,打地基那天,老李头带着全村人跪在胡杨树下磕头,说这是
“积八辈子德的事“。
商标注册成功的第二天,县电视台就来拍专题片。记者扛着摄像机钻进织布车间,镜头里林晚星正在教林晓月染线,靛蓝色的染料泡着胡杨落叶,在木盆里漾出圈圈涟漪。
“我们的布不用化学染剂,“
她举起刚染好的纱线,对着阳光照,“你看这颜色,是胡杨给的。“
节目播出后,“胡杨棉“
的搜索量暴涨十倍。有服装厂来找代工,有文旅公司想合作开发民宿,连
“沙漠胡杨“
都发来消息:“需要生产线设备随时说,我公司有闲置的。“
林晚星只接了代工的活,条件是所有产品必须印上
“红柳村制造“
的字样。她知道,这三个字才是最硬的招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