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制肥的地方不好闻,现在大伯和大哥是家里最爱干净的人,每日都得洗两次,不然能把人给熏倒。
\n
那边有五人干活儿,吃住都在那边儿,吃的和后院做工的人一样,也就比江家饭桌次一点儿。
\n
等明年种的果子多了,地肥还能做的再好些。
\n
“能出多少?我让人拉走。”江六地虽然种的不好,但什么季节该干什么事儿,他还是门儿清。
\n
大伯放下碗筷,算了算三个地圈里的肥,说:“能出十五车,撒地八亩左右,还得看舍不舍得用。”
\n
如果是他,肯定不舍得两车肥撒一亩地,这肥多好啊,用得全是好东西,不出三年准能追上马家桥的田。
\n
像豆子红薯高粱这一类,只用一车肥就够了,小麦玉米花生可以用一车半,稻子最少还是得两车。
\n
当然了,这只是江大伯个人的看法,买了肥怎么用,还是得看个人舍不舍得。
\n
江六掰起指头算,这么少的量,对大营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要不他自个儿先用吧?
\n
红薯地现在颇为受关注,把这些肥施到隔壁地里,也好叫人看看改良地肥的作用。
\n
今年那地儿只种玉米棒子,只要棒子出粒多,大家自然能看明白地肥的价值,都不需要过多宣传,红薯地就是上好的广告。
\n
爷爷哪能看不出来他的心思,不赞同的说道:“量多量少都是第一波肥,就是只出了一斤,也得先给人送去。”
\n
“六儿,乖孙儿,咱不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人,都不能丧了良心,没了心那还能是人吗?买卖也做不久的,你听爷爷的准没错,不能仗着和人关系好亲近,就把买卖一事儿当儿戏。”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