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全没了往日滋味。
\n
柳舜卿从前在家塾的时候,先生不是没想过教他写策论。无奈他只对诗词歌赋感兴趣,凡是跟治国理政相关的内容全都打马虎眼儿,每每搪塞糊弄过去。
\n
久而久之,先生也没了耐心,想着他将来反正不必上科场,会不会策论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逐渐放弃了。
\n
如今,满打满算只有一天多的功夫,突然让这位一不爱读圣贤书,二不关心国家大事的柳少爷,临时写出一篇像样的策论来,当真比登天还难。
\n
柳舜卿草草吃完晚饭,匆匆回了自己的叠翠苑。对着铺好的纸、磨好的墨,冥思苦想,从日头偏西一直纠结到长长的蜡烛燃去大半,仍是没憋出几个字来,地上扔出去的纸团倒是越积越多。
\n
熬到后半夜,下人们一番苦劝,柳舜卿只好怏怏就寝,嘱咐吟松明天早早叫他起床,好接着写。
\n
第二天早上起来,灵感自然不会突然迸发。柳舜卿翻了半天史书,也没找到任何思路,时间却不等人,转眼就到了午时。
\n
随身伺候的下人里边,吟松尤其着急。他最知道自家少爷的心思,也为少爷在国子监被人小瞧深感不忿。
\n
这会儿他待在院子里,一边发愁,一边跟寄鹤抱怨,连连后悔当初不该把裴少成去国子监读书的事告诉柳舜卿。
\n
寄鹤听吟松抱怨了半天,眼珠一转,想出个主意:“国子监的先生只让交策论,又没让当堂写,咱们另找个人写一篇交上去不就完了?”
\n
吟松抿嘴沉默片刻,踌躇道:“倒也是个办法,那该找谁写呢?”
\n
寄鹤道:“你忘了,咱们侯爷养着的那位客卿杨先生,当初就是凭着一手好文章才入了咱平阳侯府。他平时也没什么要紧事,咱去求他写一篇,拿去国子监交差肯定够用了。”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