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努力赶上其他同学的功课,捡起曾经碎了一地的尊严,成为柳舜卿新的执念。
\n
跟旧的相比,新执念其实也不易达成,国子监里的日子便显得格外缓慢难熬。不过,柳舜卿再也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
\n
除了当初跟父亲立下的保证,骨子里天生就有的骄傲和自尊,也不允许他半途而废,铩羽而归。
\n
好在学习这种事,跟人际交往不一样,努力了便总会有收获。
\n
通过一段时间的苦心钻研,加上崔明逸从旁指点,柳舜卿在经义一科上进步明显。该读该背该解的那些内容,他渐渐也都补上来了。
\n
不过策论一项,依旧是他的薄弱环节。
\n
想想也不难理解。柳少爷自小生活简单随性,只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摆弄风花雪月诗酒茶,突然之间让他去关注国计民生,为治国理政出谋划策,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n
崔明逸建议他多读史书和前人写的策论,多了解一些当朝的典章制度和风土民情。柳舜卿一一照做了,还每每在休假时间向自己家塾的先生和侯府客卿杨行简先生请教。
\n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时之间暂时还看不出什么效果。
\n
柳舜卿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除了父亲和家人,最高兴的人当属李思昉。
\n
身为人师,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又成功教化了一名原本不求上进的子弟。
\n
所以,每次课上课下,他都会额外关注柳舜卿的学习情况,还会热心给他找帮手。
\n
对着柳舜卿,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这个问题,你课下可以跟前排的裴少成再好好讨论讨论。”
\n
每每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