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了句嘴,“我只是担心我爹爹。”插嘴有技巧的,如果是随口抢白的话,会给安秀才留下一个不尊师重道的印象;可像墨珣这么说,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孝顺孩子的位置上。安秀才联想时,也会考虑到墨珣年纪还小,从而直接被墨珣的话带过去。那么重点就落在了伦沄岚,而不是墨珣身上。
\n
安秀才顿了顿,这才叹了口气,“流言止于智者。”
\n
“但是先生,三人成虎。”墨珣双手摆在桌上,一副要跟安秀才促膝长谈的架势。“敢问先生,我们这石里乡,真正是‘智者’的人有多少?‘愚者’又有几何?”见安秀才陷入了沉思,墨珣知道他听懂了自己的意思。“既然‘愚者’居多,那么又怎么能寄希望于‘智者’呢?”
\n
“信的人自然信,不信的人却是不信的。”安秀才站在墨珣身边,敲了敲桌子,“你能想到‘三人成虎’很好,但是我记得你还没学过《战国策》?”
\n
“……”墨珣完全输给了安秀才的脑回路。他自然是知道流言蜚语无解,但他心里就是不爽,不吐不快的那种。墨珣反复呼吸数次,这才压下心中的愤慨,专心回答先生的问题,“我私下里看过。”
\n
安秀才眼尾微微扬起,眼角的纹路明显起来,看似对墨珣的作为很是满意。“看了多少?”
\n
墨珣思考了一下,“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那就……“恰巧看到‘魏策二’。”
\n
“都读懂了?”安秀才颔首。
\n
为什么觉得安秀才哪里怪怪的?
\n
墨珣正巧觉得眉毛有些痒,伸手挠了挠。却在安秀才看来,墨珣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且与先生说说。”
\n
“许是懂了。”墨珣选了个比较稳妥的答案。安秀才总爱问他读懂了没有,若说“读懂了”,安秀才除了要求逐字逐句解释外,还要让他说明含义、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若说“不懂”,那就是欺骗师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