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考试的人应该都不难。主要难度就是在试帖诗上。安秀才其实没重点教过墨珣这个,但安秀才毕竟不是正经的教习先生,有时候两人闲谈之余,安秀才会把童试的“五言六韵”和乡、会试用“五言八韵”都说上一说。偶尔还会以自己写过的“赋得体”为例,让墨珣对这种考试题目更有概念。
\n
考题是给考官看的,墨珣也不再藏着掖着。以往,无论是在伦家人面前,还是在安秀才面前,墨珣总得把自己所学所用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现在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n
伦沄岳建议他们来考县试,应该主要是建议伦素程的。毕竟墨珣年纪也小,还没正经进过学堂,权当是个陪考罢了。
\n
墨珣是看到了考题才突然恍然大悟,二舅自打叫他们来考县试便也只简单地说过考题类型和考试内容,并没有进行考前突击强化,想来也只是打算看看他们的水平到了哪里。
\n
不知怎么,墨珣心中来了气——原以为二舅当真以为他能考中才让他来考这县试,却没料到自己竟只是个陪衬。若他真是个七岁孩童,经了这么一场考试,在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之下,没考中,落了榜,最后心理被击溃又当如何?
\n
墨珣在心里想好了大点,而后写把所需要用到的典故按主次写到了草稿纸上,随后便开始提笔洋洋洒洒地在卷子上写了起来。倒也不是墨珣一人,周遭的考生皆是埋头在写,没人敢随意抬头。若是不慎被衙役当成是作弊论处,那就得不偿失了。
\n
四书取《论语·卫灵公》和《孟子·尽心上》作试;试帖诗以《君子蘧伯玉》为题,撷取自黄庭坚《颜阖》诗中的一句“谁能明吾心,君子蘧伯玉”。
\n
墨珣刚将四书两篇默写誊抄完毕,一抬头便发觉天已大亮。他原先对于口腹之欲便十分寡淡,但现下竟有些饿了。他干脆把笔一搁,边用干粮边琢磨试帖诗的写法。
\n
安秀才原先教过他一些,但教得并不全。依着安秀才的意思,大概是以为墨珣进了县里之后会有更好的先生来教他这些。却没料到墨珣进县里的第一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