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是审出了结果,可民愤尚未被压抑回去,甚至更加严重了。一来是兹事体大,肖子山知道自己一人无法结束,因此收监的民众也好,士绅的家人也好,没有一个放回去的。二来即使他反应及时,还是出了人命,鲜血未干,城中群情激愤,请命者充塞衙门,而始作俑者的陈情信更是雪片一样飞来飞去,试图给他施压。
\n
肖子山明面上听令于顾寰,但人情难却,已经压力重重,不敢轻举妄动,既害怕自己被人攻讦,又唯恐城中紧张气氛演化为对王师的不满,将搜罗来的女子一一送回去之后,就听幕僚分析,恐怕有人浑水摸鱼,要坏了大局,激发民众对自己甚或对北伐大军的仇恨,甚至引发暴乱。
\n
局面到了如今,实在没有什么他能做主的了,齐昭昀收到消息快马赶来,半夜里顾寰也飞骑而来。
\n
齐昭昀在城中升堂,二话不说抓了十几个乡绅枭首示众,旋即开官仓放粮赈济,张贴布告,又筛选书吏,请父老入衙指认,该拿的拿,该枷的枷,十几颗贪官污吏血淋淋的人头挂上城墙,城中气氛一肃。等到顾寰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n
如此雷厉风行,其实肖子山并非做不到,但他毕竟年轻,没有根基,有些事不好做。何况归化城中骤起风波,责任归根到底在他身上,想到这一层不束手束脚就难了。
\n
然而齐昭昀并没有这等忧虑,更不必害怕自己动手顾寰的脸上过不去,所以等到半夜顾寰到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能做的了,干脆先下榻,一切留待明早再说。
\n
齐昭昀过来的时候,只是听闻归化城出事了,究竟情况如何并不了解,顾寰是听说齐昭昀的行辕脱离大军,移动到了归化城,猜测事情不妙,因此轻装简行的追过来。二人都是过来之后发现此事说大不大,说下不小,“关乎北疆的治理与王化”,走是走不脱了,暂且只能留下。
\n
况且肖子山处理此事不说立功,甚至有过,和顾寰齐昭昀一样,都得往新都奏报,先认罪,再历陈治理方案。
\n
齐昭昀来得早,肖子山把自己暂住的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