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周淑芬的身影已经消散在空气中,只留下一句话回荡在店里:
"记住,子时。否则,你会比死更痛苦..."
第二天傍晚,柯明远站在市中心购物广场的西南角——这里就是当年槐树巷44号的位置。他按照陈文博的指导,准备了一包法器:红线、白烛、铜钱和一本手抄的《解怨咒》。
陈文博本来坚持要一起来,但柯明远拒绝了。如果古籍上说的是真的,需要"诚心忏悔者",那么这必须是他独自面对的考验。
广场上的游人逐渐散去。柯明远找了个隐蔽角落,取出木簪。它现在红得发黑,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像有生命般微微发热。
当时钟指向11:30,柯明远开始布置简易法阵:用红线围成一个圈,四角点上白色蜡烛,中央放上木簪和五枚铜钱。然后,他咬破手指,将血滴在木簪上。
血珠一接触簪身就被吸收,就像被喝掉一样。柯明远念出陈文博教他的咒语:
"怨怨相报何时了,魂归魂兮土归土..."
夜风突然变得刺骨,广场上的灯光开始闪烁。柯明远感到一阵眩晕,等他回过神来,周围的景象完全变了——购物广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幽暗的小巷,两侧是民国时期的老式建筑。巷子尽头有一棵巨大的槐树,树下站着一对男女。
柯明远意识到,自己正站在1943年的槐树巷!
年轻时的周淑芬穿着淡蓝色旗袍,发髻上别着那支木簪,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英俊男子交谈。男子背对着柯明远,但那个身形与照片中的林世诚一模一样。
"世诚,你说的是真的?明天就向我家提亲?"周淑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