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觉得《回答》需要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可能会像顾城的《一代人》,
要知道,这年代中文系学生就是一群实打实的“杠精”,当即有人不服了,难道《一代人》不需要人生阅历嘛!
还没等话音落地,有人就提出了“年龄论”,北岛三十岁整,顾城才二十多好嘛!
更有甚者会觉得是像郭沫若的《女神》那样以火山喷发式的激情歌颂“自我”与“新生”,
没有人问为啥,
因为能说出“笔杆子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是用来挑破那些假正经的”这样话的人肯定胸腔里有股火;
但是陆晓晓隐隐觉得都不对,
争吵没多久,大伙也觉得无趣,
毕竟答案就在那里,
于是,学生们都看向了诗歌。
名字叫《向光而行》,
这感觉好像是...朦胧诗么?
诗很长,一首诗就占了一小个版面。
...
陆晓晓慢慢沉了进去,
起初期待;
后来震撼;
再到最后她竟然留下了两行眼泪;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