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当时,江阮不认可黎苏年前面所讲的中国古代美术造诣很高,很多西方绘画史上的技巧其实在古代中国,千年前就有了这一说法。
\n
她据理力争,说绘画中的三维透视是由西方油画开创的技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开创发明了三维透视。
\n
这一发现为绘画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画家们能够更真实、更科学的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n
但黎苏年告诉她,西方美术史上,确实是由他发明了三维透视画法。
\n
可在中国古代,北周时期,古代壁画匠人便很好地运用了三维透视这一绘画技巧,麦积山四号窟里的一副残缺壁画,当你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壁画中的那匹马的朝向即会有微妙的变化。
\n
莫高窟十二号窟主室北壁中的壁画上面的两个建筑,也完全符合焦点透视原则。
\n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混合使用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比如说船只、城门楼、各种车轮等。
\n
严谨的透视和丰富的细节在此画中都无懈可击。
\n
后世中国画出现了尚意的传统,不再把写实作为第一追求,透视法才渐渐被抛弃了。
\n
说着,他在大屏幕上给大家展示了以上举例的影像资料,立马有人站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验证,是否如黎苏年所讲的那样。
\n
江阮也离开座位,到前面亲自检验一二,事实很快打脸,江阮心服口服。
\n
黎苏年在这时总结道:“我国古代画家所用的透视,一般是为主观能动性服务,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透视服务于可居可游、步随景移。”
\n
“或许是因为观念不同,因而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