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你心心念念的却是你的前女友。我可以为此表达不满,但当念旧被定义为美德我就失去了不念旧的自由。
\n
举个例子:让座,给老弱病残让座是一种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不让座受到批评、谩骂这样的道德绑架也很常见。只要念旧被视为一种美德,那么,在念旧还是不念旧的选择上,会变得不那么自由,至少没有以前那么自由。同时也失去了对念旧不满的自由,因为美德是受社会广泛推崇和认可的。怎么能够抨击美德,对美德不满呢?当一个人站在了美德的对立面,那么那个人是失德的,这个时候你的言行必须小心。想象一下,和男朋友一起去吃饭,太好吃了,吃了两碗,他说,你怎么吃那么多?我前女友只吃一碗,这个时候也不能生气,因为他在念旧。念旧是美德,你只能赞赏他,对他说‘亲爱的你真棒,分开了那么久,竟然还记得前女友。’
\n
发现没有?当他成为你原本情绪自由的桎梏,会使你原有的情绪表达异化,甚至畸形,因为它让你言不由衷。”
\n
......
\n
“最后一点,做任何事都需讲究前因和后果。今天您方的论证既没有考虑到前因,也就是我方所论证的念旧为什么不是美德;也没有考虑到后果,就是念旧作为美德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那么既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在此基础上,我方认为您方的一切论点都是不成立的,就像今天有一盘菜,首先它不好吃,其次吃了也会拉肚子,但您方不论前因后果,非要提倡,我方认为是不现实也是不充分的。”
\n
社内辩论不评判输赢,只有评委老师给选手投票,最终我以一票领先,拿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最佳辩手”。散场以后学长学姐带着我们对今天的比赛进行复盘,我一看快七点了,想着要不就在食堂凑合一下。走之前欢欢学长叫住了我,递给我一根苹果味棒棒糖。
\n
“给你,社内传统,最佳辩手要吃糖。”
\n
“谢谢学长。”
\n
“怎么还叫学长?”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