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推到我面前:“你我各取所需,别谈感情。“
他三年前突发脑溢血去世,我摸着戒指内侧
“曼卿“
的刻字,突然想念我那枚磨掉漆的银戒指
——
林小满送的生日礼物,内侧被我刻了个
“周“
字,戴在手上暖烘烘的,冬天还能捂热了揣进兜里。
英国拍卖行的人带来幅傅抱石的《观瀑图》,装在锦盒里,打开时油墨香混着霉味扑面而来。我用十倍放大镜对着提款看了半晌,“抱石“
二字的捺笔收得太急,笔锋转折处有破绽
——
是赝品,仿得极像,连纸的做旧都用了古法。为首的金发男人递来白手套:“苏女士,您先生生前和我们老板是挚友,这画您收了,以后卢浮宫的特展名额优先给您。“
他推来的合同上,价格标得比真迹还高百分之二十。
我想起丈夫临终前抓着我的手,氧气管里的气泡咕嘟作响:“守住静远斋,哪怕......
用点手段。“
笔落在签名处时,墨汁晕开个小点,像颗没掉的眼泪。老管家在旁边掀开账本,泛黄的纸页上记着:“民国二十三年收张大千赝品一幅,充门面““2005
年收齐白石虾图仿作,抵赌债
“。他指着库房的方向:“
夫人,里面还有三幅,都是前几年为了撑场面收的。“我抬头看见墙上“
诚信为本
“
的匾额,是祖父亲笔写的,此刻金字在阳光下晃眼,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中午的家宴设在偏厅,红木圆桌能坐二十人,今天却只坐了三个。小叔子苏明远嚼着南非鲍鱼,油汁顺着嘴角流到阿玛尼衬衫上:“嫂子,城西的分店该给我了吧?我儿子要去剑桥,总不能让他跟你似的,守着这破画廊当老姑娘。“
他掏出份亲子鉴定摔在桌上,纸页溅了汤渍:“老爷子当年在苏州纳的外室,就是我妈。这画廊,有我一半!“
我握着银质筷套的手在抖,筷尖的鱼翅掉到桌上。婆婆在楼上佛堂念佛,木鱼声敲得心烦,每声都像打在我太阳穴上。二十年前她把我推进这桩婚事时就说:“苏家的女人要能忍,你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