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光束从舰艏射出,如同探照灯刺破迷雾,却在触及光茧的瞬间发生了诡异的扭曲。副屏幕上的反馈数据瞬间炸开一片混乱:雷达回波没有形成清晰的轮廓,反而像被孩童揉皱的油画,色彩与线条扭曲交叠,呈现出不符合物理规律的重叠影像;引力波读数在屏幕上剧烈震荡,绿色曲线像受惊的蛇般疯狂跳跃,瞬间突破安全阈值,发出刺耳的警报;光谱分析仪捕捉到的不是氢、氦等元素的特征谱线,而是一片狂暴的能量噪音流,频率在
0.1Hz
到
100GHz
间无规律跳动,如同无数信号在同一频段嘶吼。
所有试图穿透光茧的探测束,都如同泥牛入海,反馈回来的只有一片混沌的
“能量迷雾”。母星的真实面貌被严严实实地遮蔽在光茧之后,对依赖数据的人类科技而言,这里是彻底的认知盲区。
“干扰等级…
超出阈值。传感器效能降低至
17.3%。无法建立有效模型。”
磐石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其核心光团的几何结构出现了微妙的不规则
——
这是逻辑处理过载的物理表现。舰桥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原人船员们面面相觑,导航员下意识地握紧了操作杆,指节泛白;武器官的目光在屏幕与能量武器控制台间来回逡巡,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他们习惯了用数据定义宇宙,而眼前这片拒绝被解析的能量场,像一只沉默的巨兽,让他们本能地感到恐惧。
星尘的投影伫立在数据终端前,光影轮廓因数据流的混乱而微微波动。他的
“视线”
扫过那些无序的光谱数据和扭曲的雷达回波,核心算法高速运转,试图从混沌中提取规律。但这光茧的能量结构呈现出非欧几里得的复杂特征,每一组数据都在自我迭代、自我重构,如同活的代码。他能捕捉到能量场的基础频率(与艾拉生态舱的共振频率同源),却无法破解其深层逻辑
——
这种
“活着的数据”
完全颠覆了他对信息载体的认知,挫败感与强烈的探索欲在他意识中交织,让投影的指尖光影微微颤抖。
拓站在观察窗前,手掌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