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棘手的是精密加工设备。现有的机床根本达不到火箭弹尾翼的精度要求。6月5日,陈樾带着连夜绘制的图纸来到机械分厂。
"老马,这些设备能造吗?"陈樾摊开一叠精密机床设计图。
机械分厂马厂长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图纸,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是高精度滚齿机?还有数控铣床的雏形?老陈,你从哪..."
"别管哪来的,"陈樾打断他,"就说能不能造!"
马厂长擦了擦汗:"能是能...但至少要两个月..."
"一个月!"陈樾斩钉截铁,"前线等不起!"
接下来的日子,兵工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疯狂运转。陈樾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在各个车间来回奔波。他亲自指导工人制作火箭弹模具,手把手教他们调配新型推进剂,甚至发明了一套"土法精度检测工具"——用千分表和自制的标准量块。
"陈总工,这尾翼的弧度总是差那么一点..."年轻技工小张急得直冒汗。
陈樾看了看零件,突然拿起一把锉刀:"看好了,这里多锉三下,这里少锉两下..."神奇的是,经他随手修整的零件,装上检测仪后居然完全合格!
"神了!"小张瞪大眼睛,"陈总工,您这手绝活..."
"熟能生巧罢了。"陈樾笑着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记住,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6月10日,第一台自制的高精度滚齿机终于调试成功。当第一个完美符合要求的涡轮尾翼下线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欢呼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