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画了个详细的流程图,"我们要建立全套标准体系——设计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包装标准,甚至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标准!"
接下来的演示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陈樾展示了自制的"公差配合表",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每个零件的允许误差范围;还有"工艺卡片",连车刀转速、进给量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更有一本厚厚的"标准作业指导书",把每个工序的操作规范都画成了连环画式的示意图。
"这是......"老李工程师翻看着足有五斤重的标准手册,手都在发抖。
"我们的'兵器法典'!"陈樾眼睛发亮,"从今往后,每个零件都必须按这个来!"
会议结束后,陈樾立即带着质量部的人马杀回各个车间。他们在每台机床旁都贴上了醒目的"工艺标准图",给每个工人发了"公差速查卡",甚至建立了"首件检验"制度——每天开工前做的第一个零件必须经过严格检测才能继续生产。
"陈总工,这也太严了吧?"一个年轻车工看着被退回的零件,委屈地说,"就差头发丝那么点......"
陈樾没说话,只是拿起两个几乎看不出区别的齿轮。一个轻松吻合,另一个却怎么也对不上。他拍拍小伙子的肩:"战场上,可能就是这'头发丝'要了战友的命啊。"
8月1日建军节这天,第一批完全按新标准生产的"红星"步枪下线。陈樾当着全厂上千名职工的面,把十把枪的零件全部拆散混在一起,然后随机组装——把把都能正常击发!工人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掌声经久不息。
更让人惊喜的是,标准化生产后,效率反而大幅提高了。因为零件完全通用,流水线运转更加顺畅;因为公差控制严格,装配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甚至废品率都下降了一半多。赵厂长看着最新的生产报表,笑得合不拢嘴:"老陈,你这套法子神了!产量涨了三成,质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