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惊飞了几只觅食的麻雀。
1967年3月,云南边陲的群山之中,一座废弃的机械厂突然热闹起来。当地村民老杨牵着水牛经过时,看见几十辆军卡正在往厂区运送设备,车轮卷起的尘土像黄色的烟雾。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台巨大的冲压机床,需要十二个工人喊着号子才能卸下车,他们的工作服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
"这是要搞啥子名堂嘛?"老杨的烟袋锅在寒风中冒着缕缕青烟,烟草是他自己种的,味道特别冲。他的水牛不安地甩着尾巴,被机器的轰鸣声惊扰。
带队的军官听见了,笑着递给他一支大前门:"老乡,这是新建的农机配件厂。"他军装上的领章崭新发亮,像是刚熨烫过,但靴子上沾满了红土。老杨注意到厂门口站岗的士兵虽然穿着普通工装,但腰间鼓鼓囊囊的,明显别着家伙,而且他们的站姿笔直,一看就是受过严格训练的。
三个月后,这座"农机配件厂"已经日夜不停地运转。冲压车间的噪音震得地面发颤,新来的女工小翠不得不往耳朵里塞棉花,她的耳垂已经因为长期压迫而发红。她负责检查AK-47的枪管膛线,每天要经手三百多根,手指被金属磨得粗糙不堪。
"第七根不合格。"她对质检员喊道,把一根内壁有瑕疵的枪管扔进废料筐。铁筐已经半满,废品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车间的角落里回荡。她的工作台上摆着一张全家福,相框玻璃上沾满了指纹。
车间的广播里播放着《歌唱祖国》,但完全被机器的轰鸣淹没。墙上贴着"大干一百天"的标语,红纸已经被机油熏黑了一角,边缘卷曲着。午休时,小翠和工友们蹲在厂房后门吃饭,铝制饭盒里装着土豆炖牛肉,油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液态的黄金。
"听说咱们造的枪都运去猴子了?"小翠小声问道,筷子在饭盒里搅动,把土豆戳成了泥。她的指甲缝里还留着黑色的油渍,怎么洗都洗不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