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修剪整齐的胡须上留下细小的水珠,"价格不是问题。"他说着从镶金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支票,纸张展开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支票上的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零。
当晚的外贸部紧急会议上,老式投影仪的灯泡发出"嗡嗡"的声响,将东风导弹的资料投射在泛黄的幕布上,胶片转动时发出"咔嗒咔嗒"的机械声。与会的领导们交头接耳,木椅挪动发出"吱呀"声,茶杯与杯盖碰撞的清脆声响不时响起。
"10亿美元啊,"一位老将军摸着下巴上的胡茬,发出"沙沙"的摩擦声,他的军装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够咱们造多少新装备了。"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搪瓷茶缸,发出清脆的"叮叮"声,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小的波纹。
1972年10月,批复终于下来了。红色的印章"啪"的一声盖在文件上,印泥的油墨在阳光下微微发亮,散发出特有的油墨气味。王援朝长舒一口气,呼出的白气在秋日的空气中凝结成小水珠,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更深了。
"通知巴巴羊那边,"他对秘书说,钢笔在文件上签字时发出"沙沙"声,墨水在纸张纤维间慢慢渗透,"借用他们的友谊铁路和港口。"窗外,一片枯黄的梧桐叶飘落在窗台上,发出轻微的"啪嗒"声,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时的嬉闹声。
1972年11月,卡拉奇港的海风带着咸腥味,吹动着码头工人的头巾。巨大的集装箱起重机"隆隆"作响,将一个个标着"农机设备"的木箱吊装上货轮,钢索摩擦滑轮发出刺耳的"吱嘎"声。工人们喊着号子,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脸庞滑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滴落在滚烫的甲板上立刻蒸发成白汽。
"这些'拖拉机'可真特别,"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码头工人擦了擦汗,对同伴小声说,他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变成了深蓝色,"需要用军舰来护送。"他的同伴刚要回答,货轮鸣笛的巨响淹没了所有声音,海鸥被惊得四散飞起,翅膀拍打声混着海浪拍岸的"哗哗"声。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