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动的声音。航海长发现罗盘指针微微颤动——这片海域的水下350米处,致远舰的残骸正静静躺在沉积层中,锈蚀的炮管里或许还塞着未及发射的炮弹。
"报告,倭国P-3C反潜侦察机接近!方位210,高度500米!"雷达兵的声音打破肃穆。众人抬头望去,只见积雨云中钻出个灰黑色的斑点,机翼下的红色旭日标志在阳光下刺眼夺目。飞行长眯起眼睛,眼角堆积的皱纹里藏着三十年的飞行经验:"是驻那霸的第5航空群的飞机,老熟人了。"他转身对甲板上的地勤们喊:"把咱们的'风筝'放出去!让客人看个清楚!"
很快,一架翼龙3无人机从辽宁号甲板腾空而起,涡桨发动机的轰鸣声惊飞了落在舰岛上的海鸥。这架代号"风筝"的无人机特意飞近倭国侦察机,机腹下的高清摄像头清晰拍到了对方飞行员惊讶的表情——他正手忙脚乱地调整相机焦距。无人机操作员小陈盯着14寸黑白显示屏,突然笑出声:"快看!小鬼子在给我们拍照呢!估计是没见过咱们的'大玩具'。"屏幕上,倭国飞行员正举着尼康F3相机对准无人机,长焦镜头反射的阳光在屏幕上形成炫目的光斑。
傍晚的横向补给作业成了一场技术表演。综合补给舰"洪泽湖"号与辽宁号保持同速并行,两艘万吨巨舰像跳交谊舞般默契配合,间距精确控制在50米。输油管对接的瞬间,有个机灵的水兵故意打开探照灯,把操作过程照得雪亮——不远处倭国护卫舰的观察员肯定正举着尼康望远镜偷看。老刘叼着没点燃的玉米芯烟斗,哼起了《人民海军向前进》,走调走得厉害,却没人敢笑——他当年是参加过西沙海战的老炮手,右耳鼓膜被130舰炮震破的伤痕还清晰可见。
夜幕降临后,辽宁号的舰岛上亮起一串红色航行灯,在漆黑的海面上像串璀璨的红宝石项链。值更的水兵小赵发现倭国护卫舰仍然若即若离地跟着,舰尾的航迹在月光下泛着磷光,像条银色的尾巴。"跟屁虫。"他嘟囔着,把老王给的热馒头掰成两半,中间夹上特制的蒜蓉辣酱。馒头热气混着辣香飘进AN/PVS-5夜视仪,硫化锑阴极管的镜片顿时蒙上白雾,远处的舰影变成模糊的绿色光团。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