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食堂正飘出诱人的香气。厨师长老赵擦了擦汗,往直径一米的大锅里又下了两百个饺子。"猪肉白菜馅儿的,"他对帮厨说,"再准备些酸黄瓜和红肠,听说毛熊孩子爱吃这个。"灶台上摆着一本翻烂了的《俄式菜谱》,书页上沾满了油渍。
食堂门口,机械工程系的安德烈正和同学们研究新发的饭票。这种硬纸片印着"北语留学生专用"字样,每月定额发放,但在小卖部能换到"大白兔"奶糖和"北冰洋"汽水。"看这个,"安德烈指着饭票背面的小字,"凭此票可优先购买周末电影票!"
宿舍楼下的空地上,几个毛熊学生正围着辆"永久"牌自行车研究。来自明斯克的谢尔盖试着蹬了蹬踏板,链条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比我们的'乌拉尔'轻多了,"他赞叹道,"要是能带一辆回国..."话没说完就被管理员打断:"同学们,三点在礼堂开迎新会,别忘了带翻译耳机!"
1991年8月7日,华清大学专家楼前停着几辆挂着军牌的"红旗"轿车。物理系赵教授看了看表,又望向校门口的方向。突然,一辆面包车驶来,车门打开,白发苍苍的列别杰夫教授颤巍巍地走下来,手里紧紧攥着个旧皮箱。
"教授,一路辛苦了!"赵教授快步上前,却被老人行李箱上的标签吸引了目光——"基辅理论物理研究所,1953-1991"。列别杰夫注意到他的视线,轻声说:"最后的纪念品了,研究所上周已经关闭..."老人抬头看了看崭新的专家楼,阳光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301室的客厅里,列别杰夫的夫人正惊讶地摸着暖气片。"冬天室温能保持多少度?"她问前来帮忙的研究生小林。"至少二十度,"小林骄傲地说,"咱们学校自备锅炉房,二十四小时供暖。"说着拉开冰箱门,"这是给您准备的牛奶和鸡蛋,每天都会有专人补充。"
楼下实验室里,列别杰夫已经换上了白大褂。他抚摸着崭新的电子显微镜,手指在"上海光学仪器厂"的铭牌上停留了片刻。"这台分辨率是多少?"老人突然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