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樾轻声说,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见,"特别是散热部分,我们的材料达不到原版的标准,必须在结构设计上弥补。"
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图纸上的线条开始重新排列组合。陈樾揉了揉太阳穴,他已经连续工作36个小时了,但比起身体上的疲惫,精神上的压力更让他喘不过气。他知道,全国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个项目,有多少病人等着这些设备救命。
第二天的小组讨论会上,陈樾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会议室,把一叠图纸铺在桌上:"各位,这是我想到的一些改进方案。比如这个CT机的旋转机构,我们可以用这种新型轴承结构来弥补材料强度的不足......"
材料组的专家惊讶地翻看图纸:"这设计比原版还要精巧!陈工,您是怎么想到的?这种交错排列的散热片结构,至少能降低20%的热负荷。"
"咳咳,就是多参考了一些国外文献。"陈樾含糊其辞,心里暗自庆幸没人注意到他颤抖的双手和发黑的眼圈,"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时,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刘教授气喘吁吁地闯进来:"不好了!X射线管试制又失败了!已经第七次了!"
实验室里,满地都是石英玻璃的碎片。毛熊专家彼得罗维奇脸色铁青地站在一旁,用俄语不停地咒骂着。看到陈樾进来,他激动地说:"温度控制!该死的温度控制!每次都在最后冷却阶段破裂!"
陈樾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片仔细查看。碎片的断面呈现出不规则的纹路,说明玻璃内部存在应力不均的问题。他想起系统资料中提到的一种梯度降温工艺,但以现有的设备条件......
"彼得罗维奇,"陈樾突然站起来,"我们试试分段降温。先用100度/小时降到300度,然后50度/小时降到150度,最后......"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