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乐坛完了呀这种歌都能得奖啊,这歌是什么垃圾啊,裁缝也能得奖?洗歌的也能得奖?为什么那些没人听的精品音乐人没有一个奖?
这就是现状,很现实,但是同样令人很无奈,难道他们不知道现在得奖的歌曲一年不如一年,含金量在迅速下滑吗?
他们是知道的。
如果有的选,谁又愿意这样呢?难道他们不想每年华语乐坛都精品迸发神仙打架吗?
不!他们比谁都希望!因为只要越是这样,实际上他们的奖项就会越受人关注!
可问题就是,现在的华语乐坛,全是这种东西啊!裁缝、洗歌惯犯、口水哥们儿大行其道,精品音乐人被挤压的没有生存空间,精品市场只能稳住塔尖的那一部分,撑住整个场面。
塔尖又能有多少人?他们多久才能发一首歌?一年才能发多少?真正的精品,打磨是很慢的,是属于灵感和艺术的迸发偶得,更何况其实现在塔尖上很多人都老了,华语乐坛不得不承认它正在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青黄不接,因为精品乐听众们,认人!
而一旦新的精品音乐人得不到数据,没有得到市场认可,他们就会吃不起饭,转而失去对继续做精品音乐的动力,去做能够填饱肚子的,下沉市场的东西。
那要是提到为什么他们不干脆把奖项直接颁给没人气的精品音乐人,这就又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市场接受程度和流传度本身就是金曲的一个重要黄金指标。
他们不是没有尝试过这样去做,早些年也曾经试着去扶持一些小音乐人,筛选出一些艺术性高,良曲无人的作品,把奖给他们。
结果换来的是公众的指责和不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