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数月不见, 一个绝口不谈政事,只一心于圣贤之教的人, 如今成熟了太多。思虑问题细致且稳妥,早非当年风流散漫模样。
\n
灵徽听他如此说, 不觉展颜而笑,认同道:“我方才有意试探, 确实也觉得奇怪。依他的说法, 我觉得此事与南阳王或许有关。”
\n
“南阳王那边有我盯着,若有异动,我会见机行事。”谢衍应道。
\n
灵徽却摇头,忧虑道:“只盯着南阳王不够, 我害怕宛城有危,更怕襄阳有危……”
\n
“那你还会召集旧部吗?”谢衍问。
\n
灵徽眸光坚定,看着谢衍,一字一句:“会,不管是真是假,有人马在手,总是无虞。”
\n
她皱眉思忖:“我目前知道的,我阿父去后,他的右将军裴述带兵流落在上庸,大约有一万人马。裴述不仅忠心耿耿,曾多次派人探访我的下落,知我被封了宜城君,还写信前来,邀我归附。”
\n
“裴将军大名我亦听过,他驻守上庸多年,城池稳固,治下安宁。无论是匈奴还是南夏都在争取他,可是他谁都不降,也不会朝廷的征召。”谢衍道。
\n
上庸处于汉水上游,益州、荆州和雍州交界之处,位置十分重要。
\n
谢衍口中的南夏,由益州刺史皇甫承趁中原大乱,反叛朝廷而建立。大魏偏居一隅,自保尚无力,更别说出兵平叛。皇甫承借助益州之富饶,养精蓄锐,短短数年便占了宁州,成了一方割据之势,更有东进北上之心。
\n
可惜,上庸是他始终无法攻破的城池。上庸不破,他只有龟缩在西南一隅。
\n
匈奴亦多次出兵,但上庸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所以也只有无功而返。刘棼只有不断派人前去招抚,给予高官厚禄相诱,但裴述丝毫不为所动。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