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保管。另外……”他指了指车斗里几个大纸箱,“把张处长批的那几张特供烟酒券,在昆明换成了二十个新暖水瓶和三十双劳保胶鞋。这东西在山里,比钱票好使。”
几天后,卡车开进西双版纳一个叫“勐捧”的国营橡胶农场。
场部办公室里,负责供销的老杨看着介绍信直嘬牙花子:“何同志,不是不帮忙。天然橡胶是战略物资,管控严!任务胶一滴都不能少,哪来的计划外?处理品?那点渣子早被内部消化了!”
希望似乎落空。小李有点泄气。何雨柱却不急,递过一根烟:“杨科长,理解。咱们工人搞技术革新,就缺这点关键材料。您看这样行不?”他示意小王打开一个纸箱,露出崭新的铁皮暖水瓶和厚实的胶鞋,“这点东西,给场里职工添点福利,算是我们红星厂一点心意。您帮忙问问,有没有寨子里的老乡手里存了点老胶?我们按供销社收购价上浮两成收,现金结。”
暖水瓶光亮的铁皮和胶鞋厚实的底子,让老杨眼睛亮了亮。
这年头,山里缺的就是这些实在东西。他沉吟片刻:“寨子……倒是有可能。有些老胶农家里,或许还存着点解放前的老胶块,品质没说的,就是量少。我帮你们问问。”
老杨出去了一趟,回来时带了个穿着对襟褂子、包着头帕的傣族汉子,名叫岩温。
“岩温兄弟是曼龙寨的,他说寨子里有几户老人家里可能有点老胶。”老杨介绍。
岩温话不多,看了看暖水瓶和胶鞋,点了点头,用生硬的汉语说:“跟我走。”
卡车跟着岩温的自行车,离开农场,拐进更深的林间土路。
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腐叶味和淡淡的橡胶树特有的气味。最终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