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时,司笛的老伶工调匀气息,笛管再次凑近唇边。这一次,吹奏的不再是缠绵悱恻的唱段,而是一支古朴苍凉的曲牌。笛声幽幽,如泣如诉,仿佛从远古的时光深处蜿蜒而来,穿过战国的烽火,汉唐的宫阙,在暮春的午后,在这方小小的、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斗室里,低回吟唱。
\n
这时,厚重的雕花木门被无声地推开一道缝隙。一个身影带着门外一丝清寒,安静地侧身进来,反手轻轻掩门,动作带着一种文人特有的、不惊扰风雅的谨慎。
\n
来人穿着半旧但浆洗得干净的深灰布棉袍,外罩洗得发白,鼻梁上架着一副,木质圆框眼镜,镜片在昏暗灯影下微微反光,恰好看不清其后的眼眸。
\n
他身上既无锋芒,也无刻意低调的局促,整个人如同书房角落里一卷放置多年的古籍,妥帖、寻常,透着一股温吞的书卷气。
\n
他悄然在靠门最角落的一张空椅上坐下,动作轻缓,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坐下后,他甚至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目光随意地投向台上表演的老伶工,脸上带着初次来此听曲者应有的欣赏。
\n
宋华卓在他进来时只是随意瞥了一眼。一个衣着朴素普通的教书先生,出现在这古籍文玩店附设的小戏厅里听曲消遣,再正常不过。吴灼看见了沉墨舟,略微倾身行礼。
\n
台上,《长生殿·哭像》唱至最凄绝处:“……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
那“偿”字的拖腔哀婉缠绵,回肠荡气。
\n
然而,就在拖腔将散、余韵未消的最后一缕气息里!
\n
吹笛伶工的左手尾指,在笛管末端一个隐蔽至极、非正音工尺谱指法的孔位上,快得几乎如同幻影般轻点即离!同时配合着喉咙深处一个气息的、极其微弱的不自然顿挫!其巧妙程度足以欺骗世上最严苛的音乐大师的耳朵!
\n
然而角落里,看似正沉浸于哀婉曲调的沉墨舟,那双藏在反光镜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