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萍水相逢即是缘分,就算从现状来看,这有点像是一段孽缘,但江枕玉并不吝于给应青炀开拓眼界。
江枕玉亲手打下了大梁的江山,几乎能无死角地解答应青炀的所有疑问,即便回答里偶尔会不自觉的夹带私货,也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德报怨不外如是。
他伸手探向不远处的矮桌,应青炀已经一步上前,谄媚地把茶杯递到江枕玉手里。
男人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琼山里特有的尖茶,陈年的老梗混在其中,苦涩着入喉。
“金陵在大江下游,秦淮两岸。的确水系发达,去金陵的人大多走水路,水系联通周边各郡,远比陆路更迅捷。”
“江南一带沿河而建的城郡,风景大多没什么差别,左不过是游船多些,商贾贸易,游人往来都格外频繁。没什么趣味,不但人口众多,秦楼楚馆也总有靡靡之音,很是吵闹。”他语气和表情都十分平淡,并不是个称职的讲述者,如果有朝一日加入说书人的行当,估摸着都会被义愤填膺的听众们赶下台。
此刻唯一的听众眼眸晶亮,硬是能靠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在江枕玉干巴巴的讲解中,自眼前勾勒出水乡的独特景致。
与他想象的别无二致。
“金陵郡从前朝到如今,一直都是商贸往来的中心,每年数以万计的白银流水似的送入国库,文化也极其繁荣,是多方混战时唯一没有被波及到的城郡。而且此地有长江天险,难以攻克,所以大梁才会选择金陵作为国都。”
“不过金陵不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大梁军以骑兵营为最,水军并不强盛,夺下金陵郡的那一战只是惨胜。”
应青炀听得连连点头。
这事他熟。他从姜太傅嘴里听到的最早的攻讦,就是对大梁定都的选择过于专权,水军是当年大梁军或者说边疆军,唯一的短板,把这个短板拱手暴露于人前,是非常危险也非常大胆的决定。
应青炀似懂非懂地点头,道:“但大梁还是选择在金陵建都。那位陛下不会是想着借此练兵吧?”
险之又险的一步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江枕玉闻言一顿,微不可查地“看”了应青炀一眼。
“或许。”江枕玉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随后又道:“则定都城的确是件大事,但除了一些需要考量的因素。决策者的选择也很重要,最终定下哪里也有可能是一念之间。”
应青炀听懂了,这是说太上皇本人或许也出于某种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