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夏奶奶连忙带着她去了厨房,“这儿,娟儿的毛巾在这。”
宋明瑜应了一声,赶紧用冷水把毛巾浸透稍稍拧干,又返回院子里,林香正轻声细语地安抚夏娟情绪,见她过来,心有灵犀地伸手一接,冰凉的毛巾转头敷在了夏娟手背上。
夏娟感激地说一声谢谢。
1979年知青大返城之后,全国掀起了知青返城的风暴,夏娟就是这场风暴中的一员,她拼死拼活从大巴山出来,为此甚至不惜和丈夫扯了离婚证,独自带着儿子薛绍回来。
用夏娟的话说,“我可以在地里当一辈子泥腿子,我不怕,可我不想我儿子一辈子也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可是城不是那么好回的,几万名回城知青还有他们的子女在这座城市中无处容身,有的幸运地找到了挂靠单位,兴高采烈地迎接自己的新生活,可更多的却像是夏娟这样,只能寄居在娘家。
高彦芝是个急性子:“娟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给姐说说?”
夏娟苦笑了一声:“针织厂通知我,我不符合厂里的知青安置要求,没办法安排我工作。”
“临时工呢,临时工行不行?”
夏娟摇摇头:“临时工也不成,现在实习生太多了,十几岁的年轻孩子厂里都消化不完,更何况我根本就没有纺织的工作经验,我想着我不行,小绍总有机会,但厂里也说不行。”
她不想儿子也跟自己一样没着落,针织厂却一推三六五,说薛绍这个知青二代学历专业也不符合厂里的指标要求,夏娟没了办法。
“亚军啊,你看这事儿闹得,有什么必要?”联防队的人扮黑脸,张新民这个和事佬就出来当红脸,“夏娟她儿子白天都在外头打零工不着家,就晚上回来睡个觉,她一个人,白天在家里做做手工缝补,不也给你们减轻负担吗?”
夏娟低声道:“我有手艺,会做豆腐。”
“免了,我想吃豆腐我自己去副食店买。”夏亚军不接茬,“你打算睡哪,客厅?我家这小院面积本来就小,一间房为了爸妈硬是给隔出了两间,我儿子都老大一个了还在我们卧室打地铺呢,你睡客厅,我们剩下的人平时不过路了,不生活啊?”
旁边其他邻居又给支招:“那就在院子里给人家搭个小卧室嘛,一点砖头加点人工就能成的事儿。”
这话刚说出来就被否了,墙上蒋晓霞看热闹:“那不得往两边邻居家借面积啊,你上嘴皮搭下嘴皮就给人情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