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又看遍了大汉倾颓的纷争,意图扶大厦于将倾。忠于汉室却又不忠皇帝的他遇到了意气风发的孟德公,以为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便能扫清寰宇,再造大汉河山。
直到曹操晋爵魏王,他心中的所有幻想都被打破,他知道“明公”不是当年的“明公”了,于是落了个自尽身亡的下场。
忠汉而不忠君,助曹而不拥曹的矛盾心理决定了他悲情的结局。
刘珩还记得第一次读三国时,读到荀彧之死的意难平,他如果能像堂侄荀攸一样看开一点,是不是就不会死了?他如果从一开始便不在汉室与曹营之间摇摆,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历史有如果,没有悲情的荀彧还会这么有魅力吗?
此时的刘珩只有一个念头,这一世,你一定要跟着我,我刘珩,本就是汉室宗亲!
“颍川荀彧,久慕阳武侯贤名,不揣冒昧,特来拜谒。”
荀彧附身一揖,随后清朗的声音响起,将刘珩的思绪拉回。
刘珩郑重作揖还礼,随后快步上前扶住荀彧手臂,眼中是压抑不住的惊喜与郑重:“珩闻文若兄之名久矣,未能一见,常引为憾事,今日得见,实乃珩生平之幸事!快请入城!”
荀彧面对这位声名在外的阳武侯,内心同样感慨不已。
初闻刘珩之名,是听说他在洛阳敲敢谏鼓、献策治疫之事,当时有好友评价这个小侯爷刚直且有急智;再闻其名,则是听说他在左冯翊退羌人后对当地豪右大开杀戒之事,颍川士子大多言此子本性暴戾,过刚而易折,难成大器。
再之后,便是突然收到了刘珩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邀请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