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壁那个县你们也不是不知道,几年前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造反了,前一个县令被吓跑了,这才换了这个县令擦屁股。”
“至于砍了那几个泼皮和衙役,不过是为平民愤罢了,根本不是要去主持公道!”
“毕竟是谁让那些百姓活不下去的?还不是那些地主大户!”
“新官上任三把火,砍了那几个大户在县衙里当差的族人,不仅能换成自己人,还能给大户施加压力,遵照自己的命令行事。”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统治。”
“那……你说,俺们老百姓就只能这样,没人给俺们主持公道?”一个年轻黝黑的庄稼汉子凑到近前问道。
“是啊,俺们难道就只能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一辈子?”又有几个年轻人凑了过来。
“当然不是!天幕上不是说了吗,我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嘛!”
……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最普遍的失败原因,就是读书人不加入,导致农民因长期贫苦而形成的短视影响决策,最终失败。
而只要有读书人加入其中,起义的成功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
【害,不就是甲方改方案和读者老爷们催更嘛,把第一套方案发了不就糊弄过去啦?】
【于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和正德十四年(1519年)的数据,都是惊人雷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