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边支持,只靠松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后面的东宁,也需要松江也承担产业外溢,海玲就相当于是那个挑担子的人,能不能挑起整个关北这个担子,就看海林。第二,海林曾经是工业强省,曾经关北地区的重工业项目,都在海林,如今这些重工业项目,很多都已经成为了官府的负担,严重拖累了经济的发展,整个关北地区,想要重振经济,首先就要解决这些老旧的重工业项目,而这个老大难问题,海林是最严重的,海林不解决这个问题,那关北就谈不上发展,进而影响到北熊的那个远东经济特区计划,就连跨海大桥的作用,也会被大大削弱。海林这块难啃的骨头,我只有亲自去把它啃下来,不能指望别人去。第三点,我无论是去松江还是去东宁,都会遇到阻力。虽然北熊的这个远东经济特区计划,还没有对外公布,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你们两个先是跟卡捷琳娜见了一面,紧接着就回来,去了中枢,那些人用屁股想也能猜到,咱们肯定是跟北熊那边,有什么大的动静,而这个动静,很可能会落在松江,我若是这个时候去松江,那些人肯定会横加阻挠的。去东宁也是,大桥项目如果落地,那东宁的区位优势,就是明摆着的,我去东宁,在他们眼里,就是去圈地割肉的,想把整锅肉都捞在自己碗里,我已经占了大桥这块肉,后边的肉,我若是继续往自己碗里扒拉,他们又岂能乐意?同样也会阻挠的。而只有去海林,他们不会阻挠,相反,他们巴不得我去海林,让我去啃那些硬骨头。”
胡玥依旧是有些忧心忡忡,说道:“可是海林的那些重工业项目,牵扯到的问题太多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怕十年八年都够呛啊,你这一去,很可能就陷在里面出不来了。”
胡琅笑了笑,说道:“怎么,对你二哥就这么没信心啊?放心吧,这些问题,我早就考虑过了。海林的问题,看似是很棘手,但实际上也很好解决,就是一个新旧革新、产业复兴的问题,那我们就给他来个大手术,全面革新就好了嘛。”
胡玥呆愣愣的看着胡琅:“啊?这……这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啊?”
胡琅说道:“海林的重工业项目,无非就那几个,钢铁厂、化工厂、汽车厂,这些年,这些大工厂之所以举步维艰,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就是交通问题,再一个就是产业布局问题。而随着北熊的经济特区建立和跨海大桥的通车,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迎刃而解。环境问题最好说了,更新设备就好,至于更新设备需要的资金,你们东来不是有的是钱吗?投资。交通问题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