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首页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6

这种迹象。然则王艮确实在比较广泛的范围里传播了王学,他所说的“百姓日用即道”、“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又正是王学的发挥。因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其宗旨在于知圣人之道,行圣人之志。李贽虽然渴望自由,然而他不能超然物外,对这样堂皇的旗号无动于衷。因此,以学术的流派而论,他始终被认为属于泰州学派。

在第三位姓王的影响之下,李贽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他仍然不断地提到“心”,但是这已经不是就地打滚、无美于中无丑于外的心,而是考虑到日常需要的心。因为自己有所需要,就推知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这就是孟子所谓“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在这些场合中,他的思想已经脱离了形而上学的挂碍,而是以日用常识作为基础。这种态度在他评论历史时尤为明显。

李贽的历史观大多符合于传统的看法,比如他确认王莽为“篡弑盗贼”,指斥张角为“妖贼”。在他看来,历史的治乱,既循环不断,又与“文”“质”相关联。一代人君如果专注于“文”而使之臻于极致,则已经开了祸乱之基;反之,息乱创业之君,则专注于“质”,只求使百姓免于饥寒而不去顾及是否粗粝。这种认为文化与生活水平和国家安全不能相容的看法,是中国传统历史的产物,也是官僚政治的特点。李贽自然无法理解,用中央集权的方式,以为数众多的官僚治理亿万农民,就要求整齐划一、按部就班,不能鼓励特殊分子或特殊成分发展新的技术或创造新的法则。在他所处的时代,文官集团业已丧失了发展技术的可能,也没出对付新的历史问题的能力。社会物质文明(即李贽所谓“文”)往前发展,而国家的法律和组织机构不能随之而改进,势必发生动乱。受到时代的限制,李贽认为历史循环之无法避免,乃是命运的安排,几乎带有神秘的力量,所以也不必再白费心力去寻找任何新的解决方案。这样来看,李贽的唯心论并不彻底,因为他承认了客观的真实性,治乱兴亡并不决定于人的主观,当然更不承认,所谓人心不在,治乱就不成其为治乱这样的理论了。

君主一生事业的成败既为历史循环的后果,李贽对于历代君主的评论,也只是着重在他们适应时代的识见和气魄。对于“天下之重”的责任,李贽则认为应该由宰辅大臣来承担。他所期望于大臣的,是他们的执政的功绩而不是道德的言辞。一个奇才卓识的人,在为公众的福利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决不能过于爱惜声名,因而瞻前顾后,拘束了自己的行动。他可以忍辱负重,也可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

相关小说

神话版三国 历史 /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28881924字09-05
大宋财经周刊 历史 /
大宋财经周刊
北方吴彦祖本祖
本站提供(北方吴彦祖本祖)大神最新作品大宋财经周刊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大宋财经...
546101字08-12
相国在上 历史 /
相国在上
上汤豆苗
本站提供(上汤豆苗)大神最新作品相国在上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相国在上讲述的是当...
576354字09-02
清妖 历史 /
清妖
傲骨铁心
本站提供(傲骨铁心)大神最新作品清妖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清妖讲述的是中堂我身居...
1245019字08-18
魏晋不服周 历史 /
魏晋不服周
携剑远行
本站提供(携剑远行)大神最新作品魏晋不服周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魏晋不服周讲述的...
811071字09-03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姜阿山小树
本站提供(姜阿山小树)大神最新作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大...
1716423字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