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众人一阵低语。
确实,建国初期,文盲率极高,许多人连名字都不会写。
战乱年代,生存尚且艰难,读书识字是奢望。
如今百废待兴,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李主任继续道:“区里没有硬指标,但要求我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大家都想想主意!”
苏远心中了然。
电视剧里徐慧真开小酒馆扫盲班是几年后的事,他倒忘了这项运动在五十年代初就已启动。
推广的关键在于实效,而非形式。
他想到办扫盲班,但效果如何还需实践检验,决定先摸索出经验再向上汇报。
同时他也清楚,真正解决文盲问题,还得靠扎扎实实的基础教育普及。
交道口街道办。
王红如也刚开完扫盲工作的动员会。
散会后,秦淮茹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得
益于苏远赋予的“学习心得”,她的学习能力、思维逻辑乃至文笔都突飞猛进,成了街道办有名的“笔杆子”,宣传标语、报告材料多由她执笔。
虽是寒冬,办公室点了蜂窝煤炉,依旧寒意逼人。
秦淮茹写着写着,忍不住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指。
一旁的王红如见了,关切道:“淮茹,天这么冷,回去织副手套吧。在单位都这样,回家洗衣做饭不更冻手?”
秦淮茹闻言,顺口接道:“家里倒是不冷!苏大哥装了个取暖器,屋里暖和得很,穿件薄毛衣就够了,干活一点不冻手。”
“取暖器?”
王红如一愣,失笑道,“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呢?难不成你们家屋里还砌了个锅炉房?”
见王红如不信,秦淮茹努力比划着解释:“不是锅炉!就是一个烧煤的炉子,上面接着管子,管子绕屋子走一圈,屋里就暖烘烘了!”
王红如看她说得认真,联想到苏远一贯的神奇,心里信了几分,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真有这么神?那下班我可得去开开眼!要真像你说的,我豁出这张老脸也得求小苏给我家也弄一套!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最怕过冬!”
秦淮茹知道苏远和王红如关系好,笑道:“您要是出面,苏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