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所谓的“韵”,则完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了解扮演人物的英雄事迹,或者是深挖这个故事,了解,并且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故事。
甚至老人在说起来这件事的时候,还特别拿《霸王别姬》这一出梅派最著名的戏来举例子。列举出了以前的虞姬是什么造型,而为什么梅兰芳的虞姬出现后,现在几乎所有流派的虞姬在服饰妆造上全部都大改……又列举出他是怎么创造出虞姬的专属“女靠”,按照现代人理解的“定妆早”造型等等。
说白了,角儿的韵味,得靠养。
至于怎么养,那就看个人了。是个水磨工夫。
至于最后的形就是形体,基本功啊,举手投足之间的风韵之类的。
这一早上,老人光说,说了两壶茶的功夫。
要说其他东西却没教,而是系统化的,让俩孩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角儿”。
其实这和他的本意是有些违背的。
昨天的一时贪嘴换来了这段奇妙的缘分后,他其实没太当回事。否则,让一些老人们知道自己重新开始带小家伙……搞不好还会以为自己要重新开科呢。
可今天俩小孩竟然赶早起来了,那他就打算随便教教基本功。
他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打小也是跟着师父学练功。知道梨园行到底有多苦,那句“既入我门,生死天定”八个字后面就是一本属于梨园隐秘的血泪史。
放在如今这个新时代,早就不时兴啦。
非亲非故的,谁舍得把孩子交一帮下九流手里?
更何况,这俩孩子岁数都大了,不是童子功,练不出来什么名堂。
可这还没教,只是简单说起来了这些事情,老头自己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种回忆中。不自觉的,话就多了起来。
从要求,到典故,再到轶事……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垂垂老矣的“少年”就这么靠在躺椅上,手里捧着半壶茶水说起了过往。只是这次……
这壶中的茉莉花依旧,可却不见当年的清香了。
说的多,就显得絮叨。
而絮絮叨叨中,当听到了熟络的鸟叫时,他才回神。就瞧见了俩小孩就这么一个蹲一个坐的挨在一起,眼里全是好奇的望着他。
没什么厌烦,只有对曾经那个时代的好奇与探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