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的不是在美国设计过多座有名气的大厦,而是受内地官方邀请,返回国内设计香山饭店。
要知道那时候改革刚刚开放没多久,他一个建筑师能得到邀请,回国内设计一座涉外大饭店,足以看得出官方对他的认可。
这种感觉,是很难在美国体验到的,纵然贝津铭如今在美国建筑设计行业,早已是大师的存在,随便一座建筑的设计,都能赚取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可在获得了足够多的金钱后,人都会开始追名,贝津铭也不例外,有了受邀回国设计的经历,在名望这一块基本是拉满了。
二人寒暄一番,贝津铭便为他介绍起了百人会的另外几名创始人,马友友跟现任百人会的会长杨雪兰。
除了杨雪兰有点陌生,马友友自是耳熟能详的名人。
几人寒暄认识一番,等落座后,由贝津铭起头聊起了李艺书最近上映的《芝加哥》。
马友友从音乐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杨雪兰不懂音乐,却因为从小算是在美国长大,她年轻时候,正好是好莱坞歌舞片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却还没完全消失的时代。
几人有说有笑的聊着电影,又从电影聊到了人文,再从人文聊到了旅美华人群体。
几个不同职业的人,一番天南海北的闲聊,老中青三代皆有,聊得到是不亦乐乎。
杨雪兰看着李艺书,忍不住说道:“李导,你跟我印象中的内地人不太一样。”
“杨会长眼中的内地人什么样?”
李艺书不奇怪杨雪兰会这么问,她从小在美国生活,尽管外表是华人,但是思维方式早就跟美国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来自父辈的教导,让她拥有了三代华人所没有的对祖国的复杂情感。
“你给人的感觉很自信,但这不是成功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