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的憋屈,他只能继续憋在心里,试图在某一天真正遇到,唤醒最脑海中最深处的记忆。
这一憋,就是一辈子,成了周景明终身憾事。
此时此刻,周景明陡然看到那个巷道口的时候,记忆瞬间被唤醒,如临万丈深渊,立马警觉驻足。
“我明明领着团队在洪沙瓦底开着吸沙船进行淘金作业……怎么会突然回到了这里?”
他脑子有些发懵,怀疑眼前所见的一切,是在梦里。
……
七四年,初中毕业,十六岁的周景明响应号召,懵懂地凭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去了北大荒当知青,凭着踏实能干,还透着一股子机灵劲,深受农场场长喜欢。
七六年的时候,在场长的推荐下,周景明上了工农兵大学,三年后毕业,分配到乌城一个地质队搞勘探工作。
这一做就到了八四年。
这个时候的周景明,二十六岁。
也正是这一年,随着改革开放大气候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甚至有大批官员和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改换身份,投身私营工商界,掀起了第一波下海潮。
下海这个词,在那年头,还隐隐含有从高就低的意味。
传统的国人一直歧视商人,称商人是奸商,至于做工,更是等而下之。
这也能理解,国人口中所颂的,向来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