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意犹未尽,又跑到他旁边,将刮下来的哈喇皮碎屑也全都捡拾干净。
它那条卷曲着高高扬起的尾巴,比平日里欢快不少。
周景明前后折腾了大半个小时,将河狸皮上的哈喇皮刮完,又到河里涮洗一下,顺带又去砍来两根柳条,弯成圈作为绷框,将河狸皮周边用钉子打了小孔,再用绳索上抽出的细绳穿着,在绷框里绷紧固定,抹上盐后,挂在地窝子旁边的一棵桦树上晾着。
在鞣制皮子的时候,需要用到硝、盐和碱三样东西,硝的作用是软化皮子,盐的作用是固毛,碱的作用是化油。
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山里边条件有限,盐巴有,碱也能用柴火燃烧后剩下的草木灰代替,但硝却是没有。
他也只能先抹上些盐防腐,晒成干皮板存放,以后再弄。
这套法子,是当年周景明在北大荒跟着猎人学来的,用猱头皮调帽子,用狐狸皮、水狗子皮做围脖,用狍子皮做过睡觉用的皮筒,熟皮子都用的是这法子。
也得亏了这法子,周景明弄到猱头皮、狐狸皮做出的帽子、围脖,送过几件给农场场长,一张猱头皮、狐狸皮,怎么着也值得四十来块钱,那些东西也算价值不菲。
有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方面的关系,他才得以被场长推荐去上了工农兵大学,继而有了在地质队的工作。
会来事儿的人,总是会比较讨喜。
不然,他应该会和大多数知青那样,一直待在农场,直到能回城了,回到家成为待业青年。
只是,他熟皮子的手艺时隔多年,变得很生疏,也就慢了不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